查看原文
其他

紫荆正风华 | 霍启文:薪火相传建南沙,希望香港青年融入内地

奥一君 奥一新闻 2022-12-03


松茂竹苞,欣欣向荣。转眼间香港回归已经25年,谈起香港的发展和变化,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直言,“依托祖国,面向世界,始终是香港成功的基因”


随着香港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。而开发建设南沙,霍家三代人薪火相传。如今,霍启文已在广州置业安家,亲身参与到大湾区建设的热潮中。


霍启文期望更多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,并用一句名言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来表达对他们的期许,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勇敢跨出第一步,“亲自到内地感受国家发展的活力,亲自到大湾区发掘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”



“依托祖国,面向世界,

始终是香港成功的基因”


1997年香港回归时,霍启文才刚满十岁,正在念小学,尽管这段经历的很多场景在记忆深处变得模糊不清,但他告诉记者,直到今日还记得回归那天维多利亚港两岸都贴满了贺词,插满了国旗,还记得市民们欢欣鼓舞,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。而让他受用至今的改变,则是在回归之后,学校引进了普通话教学,“这在回归之前是没有的”


时光如骐骥过隙 ,25年过去了,昔日少年长大成人,霍启文已成为霍英东集团副总裁,他的普通话很不错,带着一点港音,谈起回归后香港的变化,他更是直言:“依托祖国,面向世界,始终是香港成功的基因”


对于香港25年来的发展,霍启文用数据说话侃侃而谈,无论从经济表现还是市民福祉,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他特别提到本届特区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,从2017至2018年度的653亿港元,上升至2021至2022年度的1057亿港元,“更多市民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,更多弱势社群得到关爱和照顾”。 
“希望在中央的指引和支持下,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带领香港把握机遇,在帮助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

霍启文还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角度谈起,大湾区交通越来越便捷,官方民间交流互动越来越频密,香港青年北上蔚然成风,身边很多朋友都来到了内地发展,分享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。他特别提到,高铁让大家体验到快捷舒适的交通,“从今年2月开始,搭港铁也可以用微信扫码了”


“为圆‘南沙梦’,

霍氏家族三代薪火相传”



南沙,正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,被称为“湾区之心”,联结粤港澳,沟通珠三角,地理位置优越。开发南沙是霍英东先生的梦想,如今“南沙梦”薪火相传至霍家第三代人的身上。

扎根南沙的霍启文感叹道:“目前霍英东集团在南沙已经形成了科教、旅游、物流、地产和物业租赁五大板块业务。几十年来,南沙在一片采石场烂滩涂上建成现代海滨新城,设立国家级新区,成为自贸区、广州副中心、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,成绩和速度都让人惊叹。”

前几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》,霍启文认为,《南沙方案》出台,进一步提升了南沙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地位。未来南沙在深化粤港澳融合、扩大对外开放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大引领作用,也为南沙进行更积极大胆的机制创新尝试提供了政策机遇。

“随着更多更好的政策出台、粤港澳规则不断对接、交流合作持续深入,我希望南沙成为一个‘粤港高效融合、协同面向世界’的平台,尤其希望南沙能成为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,融入大湾区和内地的学业创业园和首选落脚地”。


作为广州市政协常委、香港广州青年总会主席,霍启文一直为香港年轻一代融入内地而努力,他向记者透露,接下来集团会考虑在粤港文化交流、青年创业合作和规则对接方面做更多的探索。

霍英东集团一直致力将港澳和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南沙。我们希望以南沙客运港口岸为支点,打造‘粤港澳创新创业试验园’,通过合作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,建立‘类香港’的国际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,引进港澳和国际优质服务业,吸引港澳和国际优秀人才和青年才俊到这里创业、就业和生活”


“广州是最适合香港学生到内地的落脚地”


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霍启文提到,希望汇集各方资源,帮助港澳青年提升到内地发展的适应能力与竞争实力,为他们到大湾区创业就业搭台铺路。而这条道路上,他与家人都深谙教育的重要性。


当年霍英东先生对香港科技大学捐资甚巨,如今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也落地南沙,已获得教育部批准,将于今年9月开学。霍启文告诉记者,从香港西九龙坐高铁到南沙庆盛只需要35分钟。香港学生到南沙上学,甚至比在本港上学更快捷。


他坦言香港虽然教育资源丰富、国际化水平高,但是地方太小,产业有限,香港学生学完科学、工程,甚至专业服务之后,很难在香港本土找到用武之地。曾经香港学生喜欢留学欧美,现在首选应该是内地。

霍启文认为,现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,尤其大湾区经济繁荣、产业完整、社会文化发达,又在努力与世界接轨,为香港学生“学有所用”提供了丰富机会。而且,广州与香港地域相近、风俗相似、文化同源,是最适合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的“落脚地”。

将来越来越多香港人会来到内地工作、生活。”



霍启文表示,接下来集团希望依托南沙的鸦片战争遗址等文旅资源,开展针对港澳青少年的“爱国主义交流研学”,帮助港澳青少年补上国家近现代史和爱国教育这门课。

“很遗憾这两年因为疫情持续影响,两地的很多学生交流工作难以开展。希望早日恢复因疫情暂停的学生交流计划。开设香港学生游学班,隔离期集中上课,隔离期满安排参观游览,让香港学生尽早获得进入内地体验生活的机会”。霍启文还表示,“希望能为港籍学生争取更多就读内地高校的优惠政策。”

“希望香港青年,
亲自到内地感受国家发展的活力”

纵然光环加身,被视为承续家族辉煌的年轻一代,但霍启文的另一面,也是一位在穗打拼的普通青年,他已置业安家在广州,守业也创业,生活朴素又简单。

也因此,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,对于穗港青年交流有着更加情深意切的个人体会。今年广州两会期间,他提出了《深化穗港青年交流 助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》这样的建议,时隔半年,他又向记者分享了新的想法。


他认为当前的青创平台主要倾向科创行业,很可惜的地方在于,科创对创始团队的背景、研发实力、商业模式、人脉资源等要求很高,青年很难取得强大优势。因此在内地扎根的优质创业项目并不多。
而香港在专业服务方面,比如法律、会计、会展、培训,以及医护、养老、慈善等都拥有独具特色和丰富经验,且这类企业规模相对较小。对此他建议“降低开办门槛,放宽执业限制,港澳专业服务进入内地就更容易更灵活。我希望将来针对港澳的青创平台能更加多元化发展。”


谈及对来内地创业的香港青年有什么寄语时,霍启文真诚恳切地回答,香港地少人多、产业有限,又面对大量国际尖端人才的竞争,发展机会始终有限。大湾区为香港提供了广阔平台。只要积极主动去寻找,不难发现“香港所长、湾区所需”的机遇。

“创业很难,尤其在陌生的环境下创业更难,缺乏经验的青年要成功更加难上加难。希望来粤创业的青年,首先要对大湾区的情况、政策进行更多的了解,不要草率决定。当然年轻人也应该有创业的激情和勇气,有不轻易放弃的斗志,每一次创业成功和失败都会让自己有所收获,有所成长。”


“过去因为信息误差造成香港青年对内地了解有偏差,有些人因为不熟悉内地情况,缺少朋友和人脉,在香港接受的教育与内地有差异,担心自身竞争力不足,对进入大湾区就业创业有顾虑。这些想法可以理解,但是必须尽快改变。”


霍启文还特意提到大湾区为解决港澳青年创业痛点,而提供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,包括刚出台的《南沙方案》,直接执行港人港税;将香港青年纳入广州的创业补贴扶持范围,同等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优惠政策;在住宿公寓、通勤、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;拓展专门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空间等。

采访接近尾声时,霍启文用了一句名言,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来表达对香港青年的期许,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,他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能勇敢跨出第一步,“亲自到内地感受国家发展的活力,亲自到大湾区发掘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”。


——END——
监制:刘丽君、谢江涛
策划:杨红辉
统筹:詹越慧
采写: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
设计:梁雪儿

 阅读推荐 
 ~夜读~ 

加入群聊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